县域特色产业基金:撬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点
2025-04-15
中国特色产业服务平台   
阅读 : 18

县域特色产业基金作为新型金融工具,在推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中展现出强劲动能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战略背景下,这种以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产业聚焦为特征的金融创新模式,正成为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突破口。

一、县域特色产业基金的战略价值与实践逻辑

县域特色产业基金以金融杠杆效应激活县域要素资源,通过"政府引导+社会资本参与"的运作机制,有效破解县域经济融资难、融资贵的痛点。浙江安吉竹产业基金的运作经验显示,其通过设立3亿元专项基金,带动社会资本12亿元投入,推动竹制品深加工率提升至65%。这种产融互动模式打破了传统财政补贴的单一性,形成"资金链-产业链-创新链"的良性循环。

基金运作遵循市场化原则建立风险共担机制,政府出资部分设置优先劣后结构,吸引专业投资机构参与管理。湖北潜江小龙虾产业基金采用"投贷联动"模式,与商业银行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,将基金投资与信贷支持有机结合,实现财政资金8倍放大效应。这种制度设计既保持政府政策导向,又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。

二、县域特色产业基金的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

基金同质化竞争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问题突出。某中部省份县域产业基金调研显示,86%的基金投向集中在农产品初加工领域,技术含量低、附加值小的项目占比过高。破解之道在于建立"一县一产一策"的精准投资策略,如福建德化陶瓷产业基金设立"材料创新+工艺研发+文化创意"三位一体投资方向,推动传统陶瓷产业价值提升300%。

专业人才短缺制约基金运作效能。县域层面普遍存在金融专业人才储备不足问题,可采取"外引+内培"双轮驱动策略。江苏宜兴环保产业基金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建立专家智库,同时选派本地干部到深创投等机构挂职,构建起专业化管理团队,基金年化收益率达到18.7%。

三、县域特色产业基金的创新方向与制度保障

数字化风控体系建设成为基金稳健发展的关键。借助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,建立覆盖"项目筛选-投资决策-投后管理"全流程的智能风控系统。广东顺德家电产业基金开发产业图谱分析平台,通过实时监测产业链上下游2000余家企业的经营数据,实现投资风险预警响应速度提升70%。

跨区域协同投资机制开辟价值增长新空间。京津冀县域基金联盟通过建立"项目互荐+信息共享+联合尽调"机制,实现三地特色产业协同发展。河北白沟箱包基金与天津自贸区基金合作设立跨境供应链子基金,帮助32家箱包企业建立海外营销网络,出口额同比增长45%。

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,县域特色产业基金应当从单纯资金供给向价值创造转型。通过构建"产业培育+技术创新+品牌建设"的立体化投资体系,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县域产业集群。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,建立全国性县域基金发展指数,推动形成"东西联动、城乡融合"的特色产业基金生态圈,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

作者:谌建章,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、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

编辑:信利梦,一审:王琛,二审:谌建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