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ome > 智库 > 专家观点 > 谌建章: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驱动力
谌建章: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驱动力
2024-12-09
阅读 : 10
谌建章【原创】   

特色产业是县域经济的核心驱动力

谌建章

清晨,贵州的茶园薄雾弥漫;傍晚,广西的百香果田飘散着清甜的果香;深夜,云南的鲜花从斗南市场飞向全球。这些场景,不仅是一幅幅乡村美景,更是中国县域经济的缩影。地方特色产业早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。

如果把中国县域比作一台机器,特色产业就是它的发动机。无论是“赣南脐橙”还是“安吉白茶”,这些产业不仅承载着文化传承和经济价值,还勾勒出各地的发展路径。今天,我们从多个鲜活案例出发,聊聊特色产业如何撑起县域经济的脊梁。

特色产业:从资源禀赋到经济引擎

特色产业,因地而生,因地制宜。它依托资源优势,植根于地方经济,最终成长为县域发展的独特名片。

1.赣南脐橙:从果园到世界

江西赣南,曾是贫困地区的代名词。上世纪80年代,当地政府决定利用山区的土壤和气候优势,推广脐橙种植。起初,很多农民并不看好这种新作物,直到市场需求打开了局面。如今,赣南脐橙种植面积达百万亩,年产值超过百亿元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赣南脐橙产业链的延伸:果园观光、采摘旅游、脐橙加工、出口贸易,甚至推出了基于脐橙主题的文创产品。

小小的脐橙,不仅改变了赣南农民的生活,也让赣州走向了国际市场。

2.云南鲜花:从斗南走向全球

昆明的斗南花卉市场,是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中心,每天交易鲜花1500万枝以上。这里的花,不仅供应全国市场,还出口到日韩、东南亚和欧洲。更令人惊叹的是,云南的花卉种植不仅带动了农业,还催生了花艺培训、婚庆服务、花卉电商等多个相关产业。一个简单的例子:一位云南农民靠种鲜花致富后,把孩子送到了昆明学习花艺设计,如今这位孩子已是国内知名的婚庆花艺师。

鲜花产业,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益,更是城乡融合与人才回流。

资源优势只是起点:产业链才是关键

特色产业的成功,离不开对资源优势的深度挖掘,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链优势。简单的种植、养殖并不能真正推动经济腾飞,只有延伸产业链,才能让县域经济更加稳固。

1.湖南安化黑茶:从茶叶到文化

湖南安化,曾是全国最贫困的县之一。靠着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,这里生产的黑茶品质优良。但几十年前,安化黑茶只是偏安一隅的“山货”,价格低廉,难成气候。后来,当地政府与企业联手,把黑茶从传统的“饮品”升级为文化符号。他们通过举办黑茶文化节、打造茶旅线路、推出茶叶体验馆,让安化黑茶成为集饮用、观光、文化于一体的产业。

如今,安化黑茶年产值突破200亿元,直接带动了10万多人就业。

2.浙江安吉白茶:生态与品牌双轮驱动

安吉白茶,曾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地方特产。90年代,当地农民在山林间零星种植白茶,产量有限,销售也不成规模。转折点出现在2000年,浙江省开始推广“生态茶园”模式,安吉白茶逐渐成为高端茶叶的代表。

如今,安吉不仅靠白茶创下了每年数十亿的产值,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“茶文化”。很多外出务工的年轻人,因为白茶产业回到了家乡,成了“新农人”。一片小小的茶叶,不仅改写了安吉的经济版图,也让当地的生态保护成为全国标杆。

特色产业带来的社会效益:不仅是经济增长

特色产业的意义,不只是赚钱那么简单。它带来的,是整个社会的联动效应,是人心的回归和文化的振兴。

1.就业的回流:让农民不再背井离乡

以广西百色的芒果产业为例。百色曾是外出务工大县,年轻人大量涌向珠三角,家乡只剩老人和孩子。近年来,随着芒果产业的发展,当地很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。有人开果园,有人做直播,还有人从事芒果的深加工。如今,百色的芒果不仅供应国内,还出口到欧美市场。

2.文化的复兴:特色产业激活乡土文化

特色产业的崛起,也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活力。比如,陕西洛川的苹果产业带动了“果农文化节”,农民不仅卖苹果,还用苹果主题创作歌曲、绘画、雕塑。产业的成功,让乡土文化不再消亡,而是与现代经济一起成长。

3.农村治理的创新:让社区更加团结

在特色产业带动下,很多乡村开始探索合作化的经营模式。比如,四川丹棱的柑橘产业通过成立农民合作社,让农户共同种植、共同销售,有效避免了“各自为战”的无序竞争。这种模式,不仅提高了产业效率,还让乡村治理更加和谐。

县域经济如何依托特色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?

特色产业虽好,但如何让它更加可持续,才是关键。

1.强化品牌建设

没有品牌,特色产业就无法脱颖而出。比如,赣南脐橙之所以能成功,除了品质优良,还靠“赣南脐橙”这一地理标志品牌打开了市场。

2.加强科技赋能

科技是现代农业的核心驱动力。云南的斗南花卉,正是通过智能化温室和大数据管理,才实现了全年供花。未来,更多特色产业需要引入科技,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。

3.深化产业链条

仅靠初级农产品,特色产业很难走得长远。延伸产业链,发展深加工、文化旅游、电商物流,才能让产业更抗风险。比如,安化黑茶的成功,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茶旅融合的发展模式。

4.提升市场适应性

特色产业不能只盯着本地市场,必须面向全国甚至全球。河南新郑的红枣,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打开了中东市场,为传统产业注入了新活力。

特色产业的未来,就是县域经济的未来。

特色产业,不只是经济的动力,文化的魅力,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。从赣南脐橙到云南鲜花,从安化黑茶到安吉白茶,每一个成功的产业背后,都有着深刻的资源逻辑、市场逻辑和社会逻辑。

未来,中国的县域经济要想腾飞,特色产业必将是最重要的抓手。

让我们呵护每一个特色产业,支持每一位为家乡奋斗的农民,因为他们的努力,不仅塑造了一个个乡村的未来,也塑造了一个更美好的中国。

作者:谌建章,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、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

编辑:信利梦,一审:王琛,二审:谌建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