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,以“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,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”为题,全面论述了农业农村今年的深化改革任务。 40多年前,中国的改革开放从乡村开始,40多年后,在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,乡村再一次成为改革的重点与焦点。 未来农村改革如何进行,面临着那些挑战与风险?如何进一步赋能乡村全面振兴?新京报记者对话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杜志雄、农业农村部研究中心研究员高鸣。
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的目标与思路 作者介绍:杜志雄,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,二级研究员,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主要研究领域为乡村工业化与农村区域发展、全球化与中国农业发展等农业农村现代化相关的理论与政策研究。 作者单位: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原文刊发:《中国农村经济》2025年第2期(点击可查看当期目次和摘要)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,无论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、巩固拓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”。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,不仅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有效推进,更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农业农村基础的重要推动力。面向“十五五”时期的农村改革,需要把握好深化农村改革的理论逻辑与现实价值,明确关键问题与重点任务,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的总体目标,找准战略定位和主攻方向。一、深化农村改革的理论逻辑与现实价值农村改革聚焦
一个青年的奋斗与困惑小吴,河南信阳的茶农后代,毕业后选择回乡推广家乡的毛尖茶。他注册品牌,努力将产品打入高端市场。然而,一次直播中,他无奈地说:“每年政府宣传支持特色产业,为什么小企业总是没资源,没市场?”数据证实了他的困境。根据《2023年中国农村电商发展报告》,近70%的农村电商从业者认为物流成本高、政策支持难获取是他们的主要挑战。这不仅是小吴的难题,也是千千万万乡村创业者的现状。历史回溯:政
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市场需求的多样化,中国特色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,在国际化进程中,特色产业却展现出独特的潜力和竞争力。进入2025年,中国的特色产业正经历着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高效、绿色、可持续发展的转型。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深入推进,中国的特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化机遇。从绿色食品到特色农产品,从有机农业到农产品加工,中国特色产业的国际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概念,而是实